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分节 84

杨继绳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写信,将此书推荐给中共中央,建议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记邮件找地址: dz@AIGUXS.COM

于是,时间形成了学习此书的。刚刚从经济研究所分去的工业经济研究所买了 80 本,册。中央校更是把此书的重章节印成字本,同马列经典著作同等待遇,供领导部研读。

曼德尔是比利时,时任托派第四国际书记书记,是托派著名的政治活家和经济理论家。西方经济学界把归入“新左派”经济 第二章 选路—中国向何去 - 158 -

学家之列,例如,瑞典经济学家阿塞尔·林德贝克(曾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多年)在《新左派的政治经济学》书中就把曼德尔的这本书列为“新左派”的代表作。

曼德尔在此书中对斯林时期度集中的苏联经济制及其弊病行了尖锐的批评。例如,:“把切经济的资源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就有保持或扩社会平等的危险”;“把社会剩余产品那样地集中在中央机关手里,就定会造成中央机关成员享受重的特权。”还揭了斯林时期所现的工农业之间、重工业和工业之间以及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关系失调的现象,以及牺牲农民的利益实现工业化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实现积累的弊病。

但是,曼德尔直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或市场机制。还把经济励和按劳分都视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主张通员和命令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声称,如果按照的办法去,到 20 世纪末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实现每周工作20-24 小时和育的普及化。显然,这是脱离实际的想。

在学习中,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赵伟同吴敬琏私议论,认为把曼德尔此书奉为经典并用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可取的。于是,们的看法通马洪同志向反映。马洪就在经济研究所召开了个座谈会,会由赵伟、吴敬琏和荣敬本三对曼德尔这本书的基本观点行了评介。赵紫阳派秘书鲍彤参加了这个会。鲍彤发,却认真记录。赵伟等还在这个基础写了个书评:《简评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十五至十七章》,刊登在《经济 第二章 选路—中国向何去 - 159 -

》1980 年第 11 期面。们的发言和书评引起了改革领导的重视。场曼德尔热的“学习运”就偃旗息鼓了。

(关于“曼德尔热”取材于赵伟和本书作者谈话:柳:《吴敬琏》,陕西师范版社,西安,2002 年,第 185—186 页;吴江:《十年的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版,1995 年,港,第96—97 页)

1981 年 12 月 22 ,陈云在省委书记座谈会强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能冲国家计划。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的范围。1982 年 1 月 26 报》在版显著位置报了陈云在中南海办公室同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国家计委副主任宋平等的谈话,陈云说,“年之计在于今天讲的是怎样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问题。们国家是计划经济,工业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仍以计划经济为主。”(在几年版的《陈云文选》中,已经删去了“们国家是计划经济,工业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仍以计划经济为主”这两句话。参见《陈云文选》1956—1985,第 278 页)在这期间,陈云还批评主张指导计划多些的薛暮桥,说薛“有知识分子的劣”。

1981 年 4 月,部印发了中共中央书记研究室整理的材料,题为《当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几种观点》,它按照对计划经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