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分节 12

书自清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师茂功课温习得如何了?”

【收藏谷小说网,防止丢失阅读度】

“尚可。”韩嘉彦的回答惜字如金。

“呵呵”听到韩嘉彦的回答,韩忠彦淡笑起,“七年未回,师茂看去成熟了少。”

韩嘉彦没有回应。

“此次应试,可有中把?”韩忠彦再问。

“有。”韩嘉彦并讳言,此番回就是为了应试得中,给其兄施加

“好!”更完毕的韩忠彦从里屋步,面,“天圣五年,于弱冠之年中榜眼,惊才绝。在,依稀能看到昔年的风采。”

韩嘉彦却谦卑地垂眉眼,:“神风,已再难见。”

韩忠彦顿了顿,眸中神光微敛。半晌才缓缓:“荫庇,以将作监簿入仕,才补举为士,其实心颇有些遗憾。七年本想入太学,奈何告而别。去了,只有才学,论走哪条路,都能放异彩。”

放异彩为韩氏家族门第添彩吗?韩嘉彦心中冷笑,面愈发谦卑。

“走罢,去转转。”韩忠彦扬了扬手,随即率先了屋去。有仆从为防风的裘领氅,缓步行,韩嘉彦随披氅而,默然跟随。

韩氏形皆俊朗,韩忠彦了年纪,背微躬,但仍旧伟岸。韩嘉彦本是女子,及兄,但也。二府,有扈从牵马随伴行。

韩忠彦今心绪尚可,有漫步街头,游赏汴京冬景的致,并急着马。韩嘉彦有些无奈,只能耐着子陪同。

看着兄的背影,心思逐渐飞远,想起这些年为官的经历,只能说老成持重有余,奋励足,二字概括是为“平庸”。唯的建功之举,是元四年、五年,对西夏用兵时,使辽国,稳定局,未曾让辽国手宋夏之战。

但那场战,宋败,至今想起仍倍觉惜。

如今权重,尚书左丞为副宰执,自户部尚书擢升到这个位子,掌百官纲纪、国朝钱粮。然而近些年国每况愈,却也是有目共睹。些年新政苛,于百姓是灾难,又除新复旧,更造成许多混。朝政为今之计,乃是寻定法,利民生,休养生息。

然而如今的朝臣皆以争为第务,互相讦,少有实事之,国朝弊政,看在韩嘉彦眼里,忧愤已。

的这位兄,其立场并偏向于任何派,让难以捉。可以显见的是,如今能位被任用,显然立场得到了太皇太的认可,旧认为是自己的。但与新之间的关系也并差。新如今失,但韩忠彦依旧用私关系保其中生活无碍,比如章惇、邢恕。这是最典型的官场权术,的这些事也并非无知晓,只是更无敢说些甚么。

韩府在争中似乎天然有着某种超脱的优,因为谁都知到韩门这个份论甚么争,韩门都能在强的关系网荫庇之安然无恙。

在韩嘉彦眼里,兄的背写着两个字——“权臣”。但这想看到的,权臣定是能臣,更定是敢为之能臣。

这世只有个敢作敢为,敢能为的王荆公,管韩嘉彦对新法的些措施有个的异见,总仍然支持革新。这是的主张,亦是的主张。十几年了,至今仍未

但在如今的形,选择沉默,才是明智之举。

走街串巷直向南,走到朱雀门附近时,韩忠彦终于了马。韩嘉彦于是也跟着马,随在,二纵马小跑,了旧城入新城,再往南。至此时,韩嘉彦基本能猜到去哪里了。

这是去太学亦或国子监的方向。

韩忠彦缓了速度,向方的韩嘉彦招了招手。韩嘉彦控马,与并辔而行。

“到这多可以说话了,师茂对当的朝局有甚么看法?”韩忠彦目斜视地控马于中,四周行稀少,稍稍放开了些音量。

韩嘉彦有些惊愕于竟然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是朝中重臣,自己个尚未登科的举子,这是某种考验吗?

韩嘉彦思索了片刻,:“太皇太欠安,与官家之间似有龃龉。想是,风向,也就近几年的事。”

韩忠彦瞥眼看,忽而意味明地笑,问:“怎知风向会,即远的未官家政,当把持朝局的局定会转?”

韩嘉彦笑:“新旧争能争得起是因为掌权者默许制衡。若官家定决心实施新法,则旧难有生存余地。观当今官家年纪虽,可怀宏图壮志,当能断行新法。”

韩忠彦见说得如此笃定,由蹙眉,:“师茂,揣度意,可莫叶障目,误入歧途。”

“某这个猜想并非风。三件事,项背听朝、猜忌、薄待生,此三件事必成心魇,生难除。帝受而怀旧,数年闷闷乐。而时间站在官家那边,这是最的。”韩嘉彦淡淡分析

说的这三件事,“项背听朝”是指太皇太氏临朝听政,与官家御位相对。众朝臣皆向太皇太禀事,从面向官家。每每朝,官家只能看到众朝臣的背颈项,默然垂听,毫无发言机会。

猜忌”指的是去年,也就是元祐四年十二月时,民间传宫中寻找之事。范祖禹书太皇太批评此事,言辞烈。太皇太对外解释说,是神宗遗留的几个小公主年幼,需照顾,但私却将官家边的宫女唤去审问。此事在民间传许多笑话,太皇太本意是想遮掩此事,结果却成了盖弥彰,让官家难堪受

而“薄待生”则更是四海皆知,官家生朱太妃,本应封太,却因太皇太而只能为太妃,各项待遇都次于向太。只因太皇太愿树立朱太妃的威仪,以折损自己与向太的威望。

官家怀念先帝,崇敬先帝所施之政,对手足护,这都是宫中了名的。而太皇太氏与之间是皇权之争,虽表面平静,可里暗流汹涌。确如韩嘉彦所说,时间站在官家那侧,待政,风向必

然而姜还是老的,韩忠彦只用句反问就驳无言:“若再起玄武之,武临朝呢?”

韩嘉彦心中嘟囔了句:那倒也并非可,届时就可换男装,以妆入朝了。

第八章

太学,阙楼威严,阔广厦,书声朗朗。太学之东,墙之隔,为国子监。

尚书省礼部统管国朝之文化育,国子监为其辖机构之。管理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的事宜。太学隶属于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兼掌太学,另设司业协助祭酒负责校务。

国子监本部直接导少数学生,即国子学,多为京朝七品以官员子。至元祐年间,国子学基本已再招收学生,只存行政之效用。

太学的生员无品官的资格,广庶民子皆可入学,但光是入学考试这关,绝多数了。

神宗时期,借着熙宁法的东风,太学。如今已然是全国学子向往的最学府。如今的国子司业由夫子第四十七代孙——孔武仲担任。与其兄孔文仲、其孔平仲称“三孔”,孔文仲两年业已驾鹤。

韩嘉彦随着入太学,穿院时恰逢午间课休,布襕衫的学子正三五成群,从授课的学向供膳的膳行去。许多注意到了们,从穿着、形貌,可易判断们的份,于是成功引了注意

“好像是尚书左丞韩师朴。”韩嘉彦听到有韩忠彦,低声议论

的那是谁?颇为年?”

“应是的幼,形貌很是相像。”

“韩六郎?似是很少闻名。”

“据所知,韩六郎自幼就在汴京。”

大家正在读